钢价暴跌1540元!亏损近300亿!大面积亏损继续扩大?未来钢市到底如何?!
据市场消息,7月14日午后唐山迁安地区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下调70,报3580元。自7月9日开始已连降六天,累跌340元!据我的钢铁网7月13日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本周唐山地区主流样本钢厂平均铁水不含税成本为3111元/吨,平均钢坯含税成本4032元/吨。如参照此成本数据,按照7月14日的3580元价格进行计算,钢厂平均毛利润亏损452元/吨。
钢价暴跌1540元!
据笔者查阅过往钢坯价格信息,发现唐山去年7月14日同期的钢坯价格为5120元,相比今年7月14日的3580元价格已经暴跌达1540元!而3580元的价格也是自2020年12月4日以来的最低价格!钢价行至冰点,钢厂亏损幅度也在不断加深。
全国钢铁行业企业亏损281.8亿
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官网2022年5月分行业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显示,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企业,自2022年年初累计亏损281.8亿元!
河北钢铁行业企业亏损65.6亿!
据河北省统计局官网中《2022年5月份全省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显示,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440家规上企业中,168个企业为亏损,占比约38.2%,亏损总额达65.6亿元。
仅15%盈利!利润同比腰斩!
全国247家钢铁企业盈利率由今年3月的83.55%大降至6月下旬的15.15%,下降近70个百分点。截止目前,已有多家钢企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包钢股份、马钢股份、凌源钢铁、抚顺特钢、三钢闽光、本钢板材、重庆钢铁利润同比均减少50%以上,八一钢铁亏损1.44亿!
未来如何?
本周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出现下跌,尤其国际原油价格跌幅最大,主要还是美联储加速加息及欧洲央行加息预期下,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国内方面也面临诸多压力,包括高温淡季,疫情反复,多地烂尾楼业主集体停止还贷等不利因素,拖累消费增长,钢材需求表现尤为疲弱。因此短期内的钢市供需两弱,钢价或将继续偏弱运行!而放眼后半年,钢市将如何发展呢?
从需求端看,我国大力推动基建投资有利于稳定钢铁行业需求预期。但受近期国内疫情影响,建筑业施工启动放缓,制造业增长迟滞,钢材需求受到抑制。此外,国际环境更趋复杂,钢铁进出口同比下降。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二季度已经过去。随着各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出台,各项经济活动逐渐回归正轨,复苏逐月或将加快。
从上半年“三驾马车”的表现来看,投资增长较为平稳,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力量。下半年,投资有望继续扛起“稳增长”大旗。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适度超前”。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并且“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同时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都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了一揽子促进政策。这也将对于钢铁市场的发展有利好的推动作用!
各方观点
7月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的二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视频会议上,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强调,展望下半年,困难很多,挑战很大,但随着经济整体形势逐步趋稳,各项保增长措施逐步落地,钢铁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在需求结构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随着形势的进展,钢协将进一步开展工作,进一步形成共识,本着理性、现实、积极的态度持续开展相关工作。
据界面新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座谈会还就后期钢材市场运行态势交换了意见。企业代表认为,目前,全球通胀压力持续攀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特别是焦煤、焦炭等价格大幅上涨,对钢铁生产成本的冲击较大,钢铁企业的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国家稳增长的目标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复工复产的推进,钢材需求将逐步释放,基础设施建设发力将对钢铁需求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由于适逢消费淡季,且房地产、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消费恢复仍有不确定性,钢材需求改善或将不及预期,钢材价格水平有望跟随需求有效释放震荡上行。
7月11日,沙钢集团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2022年半年度工作会议。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彬发表重要讲话。他认为,下半年宏观环境复杂严峻,国际经济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当前,整个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市场形势异常严峻。各生产型企业要全面投入、深挖潜力,全方位抓好降本节支创新挖潜增效活动深入开展,要认真抓好降本实绩分析基础上的项目再梳理、再优化、再攻关和再提升,不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展望下半年,有分析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将呈现恢复性上升,三、四季度GDP增速将企稳反弹,全年来看有望呈现“对勾型”走势。
综合来看,下半年的钢铁市场发展中有挑战更有机遇,也蕴含着上行恢复的积极信号!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未来,所有钢铁企业必须要首先扎稳脚跟,立足根本,深挖自身发展实力,打牢人员和技术的基础!同时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抓住不利发展条件中的机遇,科学应对世界以及国内同行业的企业竞争!唯有经历住此次考验,才能在未来的征途中实现突破,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整个钢铁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信息参考/国家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局、中国网、界面新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我的钢铁网、西本资讯、抚顺特殊钢、凌钢股份、沙钢集团、重庆钢铁、马钢股份、包钢股份、八一钢铁、三钢闽光,今日钢铁综合整理
7月11日河北型钢价格宽幅下行成交寥寥
南方区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西藏 (号码17344051630)
北方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号码18189209684)
华东区域: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号码18817658492)
河北疫情扰动钢铁市场:部分运输按下“暂停键”,后市钢价怎么走?
目前,河北正成为秋冬疫情防控的中心点。1月7日,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3例。其中河北省的境外输入病例2例,本土病例51例。
据河北日报报道,因疫情防控,河北境内多条高速禁止上道、劝返车辆。此外,1月6日,石家庄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客运总站旗下账号“石家庄客运总站”发布消息称,接上级通知,6日至8日全员做核酸检测,客运总站暂时停运。
作为我国的“钢铁第一省”,随着部分地区运输按下“暂停键”,加上疫情防控等因素,河北的疫情将如何冲击钢铁市场?
“其中,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人员流动频率比较低,并且企业防控措施相对严格,疫情的影响比较有限。运输过程中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人员接触范围比较广,防控措施实施难度比较大,疫情有可能导致运输中断。”他表示。
河北疫情冲击钢铁市场
2021年1月7日,根据石家庄市公安局公交站前分局消息,鉴于石家庄市当前疫情形势,1月6日起,暂时对火车站实行临时性严防严控措施,所有乘客一律暂停进站乘车。
同时,根据石家庄举行第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的消息,为了防止疫情输出扩散、减少人员流动,石家庄全面启动了“三道防线”管控工作,设置检测站点94个,全面加强进出石家庄车辆管控工作。
石家庄的防
疫管控,是河北防疫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河北作为“钢铁第一强省”,随着人员流动的限制,钢铁市场也将受到一定冲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钢材产量为28409.63万吨,占我国钢材总产量120456.94万吨的23.58%。
赵永均认为,根据疫情初次发生时的情况来看,预计此次河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目前属于钢材需求淡季,终端需求本就开始逐渐转弱,特别是北方,疫情不会造成全国大范围的停工。
王世凯也表示,短期看,次河北疫情暂未对整个中国的钢铁市场供需产生较大影响,更多的是情绪端的扰动。年底正值钢材需求淡季,即使疫情短期对河北地区的运输有影响,对全国的供需而言,也难以产生较大冲击。
“目前,据我们了解,疫情对于钢铁行业的影响更多的是集中在运输端。部分钢厂和焦化厂为了应对疫情,暂停以汽运形式运输原料进厂。目前疫情对于企业的生产影响相对较小,但后期若疫情持续扩散,不排除因原料问题导致钢厂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他说。
王世凯认为,河北作为全国第一大产钢大省,是钢铁流出地,如果疫情的持续蔓延,可能导致港口封港,原料进出厂区受阻,进而使得钢厂生产中断。
钢铁价格怎么走?
事实上,在生产、运输之外,河北疫情对钢铁的另一块市场――需求市场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钢铁的终端――工地受到的影响可能更严重些。一方面,工地人员密集度非常高,卫生条件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春节放假节点前发生疫情,有可能冲击春节后人员复工进度。”赵永均指出。
这使短期来看,钢铁的价格甚至有可能下跌。赵永均认为,现在钢材价格普遍比较高,疫情又导致市场对明年的情况有所顾虑,商家普遍认为冬储风险偏大,积极性受到打压,短期价格下跌的概率比较大。
然而,中期的钢价可能出现价格中枢上移的情况。王世凯表示,整体上看2021年,钢价中枢较2020年可能还会有所上升。尤其上半年,海内外复苏影响需求,钢价有望继续冲高。
“我们对2021年钢铁价格还是比较看好的,价格中枢要小幅上移。目前,疫情大规模扩散的概率并不大,对明年正常的用钢需求影响不大。此外,国内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特别是制造业复苏强度比较好,对板材的需求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赵永均指出。
此外,原料端铁矿、焦炭等供需格局依然偏紧,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下移的难度比较大,也对钢价有所支撑。2021年,赵永均认为需要重点关注钢材产量调控政策,元旦前工信部表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如果相关政策出台,会明显提振钢材价格、打压原料价格,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钢铁行业新挑战
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出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王世凯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在世界钢铁行业中一直处在大而不强的状态。2020年1-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57.68%,但在高端钢材市场影响却非常有限。并且我国的钢铁行业主要以烧结矿入高炉炼铁为主,污染较为严重。
赵永均指出,按照指导意见指示,国内钢铁行业规模化、智能化及科技水平都将有所提高。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将加快进行,大型钢铁企业对原料端的议价能力明显加强,特别是随着大型钢铁集团布局国外优质铁矿项目,原料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质量将有所提高,我国钢材及间接终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长。
不过,指导意见也对我国钢铁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结合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装备水平,仍然需要加大研发投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布局合理”的提法,或许意味着钢铁产能的部分转移。
赵永均认为,河北属于典型的钢材生产基地,而终端用钢需求主要在南方。随着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河北省的钢材生产能力将逐步南移,特别是广东和广西将成为重点转移对象。整体来看,指导意见对国内钢铁企业提出的要求更高,一旦有效执行,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会更加健康。
王世凯表示,河北地区的民营钢铁企业数量多,产能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的都是低端的钢坯、带钢等普通钢材,高端特种钢材占比少。近几年,环保政策已经促使不少钢铁企业加强环保控制。上述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做大做强钢铁行业的必然选择。这将对河北乃至全国钢铁行业树立品牌,往高端市场延伸产生重要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牛股–股民的股票财经新闻分享 > 河北疫情扰动钢铁市场:部分运输按下“暂停键”,后市钢价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