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钢材价格最新行情走势
年后钢价怎么走?2022年度走势预警报告
2022年钢材价格指数走势预警报告
年度预警色标:蓝色偏绿
预警周期: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本期观点:供需双降 均价下移
关键词:政策 双碳 供给 需求
前言: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产业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对钢铁行业实行“产能产量”双控、取消钢材出口退税、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在这些政策影响下下,我国钢铁行业不但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开启了低碳发展的新征程。在这个过程中,钢铁企业盈利水平达到历史峰值。具体到市场,2021年我国钢材价格呈现大起大落:五月之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提升,加上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制造业、房地产业、基建投资等拉动,并在资本市场的炒作下,钢材价格一度狂飙,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入5月份后,政策面发力,推出措施控制基础原料等价格过快上涨,随后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调。三季度,受全国范围的限电、限产消息提振,供给端收缩明显,钢价再度走高。四季度,在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尤其是房地产行业“雪崩”的带动下,钢铁市场价格震荡调整,成本支撑下行空间。2021年度,国内建筑钢价分别在5月和10月出现过两次“摸高”,与我们去年的判断基本吻合,但全年的涨幅超出了预料。
2021年,工信部定调确保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自6月下旬起,各地区减产逐步开展,粗钢产量逐月回落,7月份起粗钢产量首现同比下降。在钢铁产量压减、能耗双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错峰生产、以及冬奥会管控等政策措施联动约束下,2021年粗钢压减任务目标圆满实现:1-12月,我国粗钢产量为103279亿吨,同比下降3%,全年粗钢产量比2020年减少约3300万吨,也是国内粗钢产量继2015年以来第二次负增长。
展望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而国内经济发展则受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因此在经济下行与政策托底对冲的逻辑下,我们判断,2022年钢价重心会有所下移。具体来看,在“双碳”的背景下,2022年供给端有望保持低位,而需求端受国际需求放缓,国内地产投资减速等影响,将呈稳中下降态势,供需双降格局或贯穿全年,在某些时间窗口,需求下行幅度会大于供给收缩力度。尽管存在这些风险挑战,总体来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因素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变。从全年看,经济有望实现稳中求进,预估2022年我国GDP增速仍将在5%以上。
2022年的国内钢材市场将会如何演变?政策面会有哪些消息,投资增速是否出现变化?钢铁行业去产能、产能置换、环保治理等各方面有什么新的动向?铁矿石、废钢、煤焦等原料价格如何波动?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怎样?带着诸多问题,我们一起进入2022年国内钢材市场形势探讨。
一、2021年钢材市场形势回顾
1、2021年钢材价格行情走势回顾
第一个阶段为春节之后到5月上旬,具体表现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年后钢铁需求集中释放,叠加货币宽松政策和炒作的影响,大宗商品连续大涨,钢价持续走高;特别是在“五一”之后,政策面提出压减钢铁产量,资本市场对供需偏紧预期强烈,钢材现货价格也攀升至历史最高点;第二个阶段为5月中旬到6月末,在国务院出台保供稳价政策打压下,投机炒作泡沫被挤压,现货钢价大幅回落;第三个阶段是7月初到10月上旬,在“能耗双控”大环境下,各地压减产量动真格,而原料价格持续上升,成本支撑作用趋强,供需结构再次失衡,带动钢价二次上行;第四个阶段是10月中旬到12月末,由于旺季需求被证伪,以及原料价格下跌导致成本坍塌,钢材价格大幅回调,并在12月份触底走稳。根据西本资讯数据,2021年钢材年均指数为5265元,而2020年钢材年均指数为3956元,均价环比大幅上涨1309元/吨。
从全年看,螺纹钢期货行情与现货趋势相近,年初到5月为加速拉高阶段;5月到6月为冲高回落阶段;7月到10月呈震荡上涨行情;10月到年末在快速下调后进入震荡筑底阶段。全年呈宽幅震荡格局,振幅超过2000元/吨,其中5月12日,螺纹钢主力合约收盘价报6171元/吨,创年内最高点。
2、2021年国内钢材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2021年国内钢价结构趋势收紧,品种价差逐步收窄,均价整体提升。
具体来看,截止2021年12月31日,统计的螺纹钢指数为4990元/吨,比2020年末上涨270元/吨,涨幅5.7%;热轧板卷价格为4776元/吨,比2020年末上涨260元/吨,涨幅为5.8%;中厚板价格为5040元/吨,比2020年末上涨497元/吨,涨幅10.9%。
(2)国内经济持续恢复,行业总体平稳运行
2021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因素干扰下,国民经济持续修复,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健康运行。从2021年1-12月份数据来看,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消费价格较低、就业情况较好、国际收支平衡的特点。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提升,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强化,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发展,2021年度我国GDP同比增长8.1%。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GDP增速呈逐季递减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
2021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收在荣枯线上,表明中国经济全面恢复的态势进一步明确。2021年1-12月制造业PMI均值为50.5%,高于2019年和2020年全年均值。从全年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年内经济增速环比下降,但后期受政策呵护,整体又有回升迹象。
2021年钢铁PMI全年均值为43.4%,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2021年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波动,汽车行业一度面临“缺芯”问题被迫降低产量,自然灾害也导致部分地区建筑施工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停滞,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下游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以来,为保障钢铁资源供应,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连续两次取消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从5月份起,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8个月位于收缩区间,5-12月均值为37.3%,较去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钢材月出口量从6月起开始逐月环比下降,并在11月开始同比转降,但在12月份又有“翘尾”。从全年情况来看,钢材需求整体平稳,对经济复苏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回顾2021年钢铁行业走势,“双碳”和“双控”是最重要的主题。上半年生产指数均值为50.6%,比去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表明上半年钢铁生产连续上升,数据显示上半年粗钢旬产量屡创历史新高。随着“双碳”概念的提出和推行,粗钢产量不超过去年水平的目标逐步落实,9月能耗双控目标又强化了限产的执行,钢企积极配合政策走向,下半年钢企产量大幅下降。下半年生产指数均值为39.9%,较去年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全年生产指数均值为45.3%,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表明压减产量政策取得较好成果。
2021年全年中国钢材供需基本平衡,为下游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展望202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钢材需求总体稳定提供有效支撑。分品种看,机械、汽车、造船、家电、铁道、自行车摩托车等行业钢材需求保持增长态势,建筑、能源、集装箱、五金制品、钢木家具等行业钢材需求下降。综合来看,预计2022年我国钢材需求总量增速将放缓,其中房地产行业受“房住不炒”等政策因素影响面临下行压力,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回升,制造业将保持繁荣态势,钢铁出口面临政策面的干扰。
(3)“双碳”背景下,粗钢产量再现同比下降
2020年以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工信部定调确保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自6月下旬起,各地区减产逐步开展,粗钢产量逐月回落,7月份起粗钢产量首现同比下降。在钢铁产量压减、能耗双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错峰生产、以及冬奥会管控等政策措施联动约束下,2021年粗钢压减任务目标圆满实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中国生铁累计产量86857万吨,同比下降4.3%;钢材累计产量133667万吨,同比增长0.6%。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03279亿吨,同比下降3%,是2015年以来第二次负增长。
就粗钢日产水平来看,年度日产有所下降,2021年1-12月粗钢平均日产283万吨,较2020年全年平均日产290.9万吨减少了7.9万吨;月度日产在2021年4月份创历史新高,为326.2万吨。
(4)原材料价格震荡上移,钢铁市场成本显著上升
2021年我国钢铁原料价格宽幅震荡,总体呈现重心上移趋势。前期,受到全球经济复苏影响,国际钢铁产能恢复带动原料需求增长,铁矿石市场阶段性供应偏紧,矿价一度创下十年新高;后期,随着我国粗钢减产力度加大,铁矿石需求收缩,矿价高位回落;因环保、去产能等原因,焦炭市场出现供应紧缺,叠加疫情对炼焦煤进口的影响,8月份起焦炭价格呈现连续15轮上涨;11月份起,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地,焦炭价格持续开启8轮降价,累计跌幅达1600元。总体来看,原料价格全年均价呈现上移特征。
虽然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但因钢价大幅上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再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为88430.6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利润总额为4152.9亿元,同比增长104.3%。
1-1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1934亿元,同比增长3.2%;销售利润率4.36%,比去年同期降低0.23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推断:2021年度,国内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将创下历史新高。
(5)国内需求小幅下滑,钢材出口呈现增长,进口则大幅回落
2021年,全球经济恢复带动钢铁需求复苏,国内外价差加大,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优势阶段性再现,尽管我国两次取消钢材品种出口退税,但全年钢材出口结束5年同比下滑局面,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而因海外价格高企,钢材进口则显著回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国内钢材出口量502.6万吨,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15.2%;1-12月国内钢材累计出口量为6689.5万吨,同比增长24.60%。2021年12月份国内钢材进口量100.1万吨,同比下降26.93%,环比下降29.71%;1-12月国内钢材累计进口量为1426.8万吨,同比下降29.50%。
从数据看,2021年度国内钢材出口量依然偏大,钢材进口量同比降幅明显,进出口相抵,我国钢材实行净出口超过5200万吨,有效化解了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二、2022年钢材市场形势展望
受疫情反复、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以及高通胀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运行定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预计政策面会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出台;为抑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精准;在碳达峰目标下,钢铁等高耗能产品出口数量会受到抑制。因此,2022年中国钢材市场价格行情仍会宽幅震荡,品种走势也会有分化。
2021年,全国钢材价格基数上移,预计2022年钢材价格在此基础上难以大幅上涨,市场价格会围绕钢厂的合理利润上下震荡。2022年国内建筑钢材行情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1.宏观经济“稳字当头”有利于国内钢铁行业
2022年国内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决策层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必将成为新一年政策主线,总体将利好2022年钢铁行业发展。
2022年,国内货币政策主基调是“稳中有松”,流动性总体将维持充裕,降息预期加强,尽管继续强化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但其他行业也会同步受益。财政政策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支出进度”。“加快”“超前”意味着部分长期性基础设施将在新一年启动,2021年财政投放偏紧的情况有望改善,基建将作为重要抓手对新一年经济“稳中有进”发挥更大作用。综合判断,政策效果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显现。
2. 2022年钢铁需求将稳中有降
尽管国际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展望2022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构成要素中
,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回升,基建投资料小幅改善,房地产投资或稳中趋缓,预计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高于2021年。
(1)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缓 行业平稳且有序发展
2021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环境下,国家聚焦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落到实处,融资管理调控措施趋紧,一度引起房地产行业的震动,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冲击。不过,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地产政策的定调,市场对地产行业的预期迅速从“加速下行”转向“平缓下行”。2022年,我国将继续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加强预期管理,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因城施策、租购并举、差别化精准调控、人才新政、房地产税试点等各类举措灵活互补,商品房市场将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总体来看,虽然央行信贷政策有所松动,但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与2021年下半年相比,地产周期下行的幅度将趋缓。基于上述判断,我们认为2022年地产对建筑钢需求会有下降,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挫。
(2)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基建投资迎来显著增长
基建投资主要对冲房地产景气度和出口增速的下行,2022年度,为实现“稳增长”目标,财政政策有望发力,将倒逼基建投资回升: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实现4%的增速,尤其在二季度会有发力;具体反映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前,发行量相应提升。
2022年政策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将明显加大,首先表现在资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牛股–股民的股票财经新闻分享 > 年后钢价怎么走?2022年度走势预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