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22年房价暴跌 十年后的房价会比现在便宜吗
更新时间:2022-07-14 23:54:52
2022年房价暴跌观念应该是由于疫情期间,很多地区封控导致断供,影响了楼市行情,至于房子是否会越来越便宜,主要看这个房子的地段,如果是学区或者商业圈,基本上只是技术性调整,国家也会保这些一线城市地区房价稳定,而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地段不好,不是学区房的行情肯定会下降,应该比之前房价便宜一些。
为什么2022年房价暴跌
1、2022年房价暴跌的原因是房屋供过于求。这是神没有办法的事情。从相关主体的定位来看,这只是前几天解冻房贷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因为毕竟稳定的房地产秩序还需要维护。所以,对于明年的房价,人们也不能指望太好,今年只能继续,因为房价的水分还没有挤出来,有的甚至还没有开始。这意味着房价将在 2022 年下跌。
2、2022年房价暴跌,其实是因为很多主流城市已经开始严查以学区房名义炒房的行为。上海和深圳学区的住房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某顶尖学区房价一夜爆降660万。但这仅限于更特殊的房屋,例如学区房屋。如果买家只是买房,那么2022年买的房价会和现在差不多。
以后房子会越来越便宜吗
短期内房子不会跌的太厉害,因为房地产关乎着民生和社会稳定问题,政府只会让房价小跌,但不会崩盘,毕竟稳定才能发展嘛。此外,未来房子的价格和通货膨胀有关,若房价上涨的速度赶得上通货膨胀的步伐,那房价就会上涨,否则房子就会越来越便宜。
十年后的房价会比现在便宜吗
十年后的房价,如果单纯看价格,肯定会比现在高,为什么呢,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等都在上涨,包括你的工资,所以价格肯定比现在高!但如果说价值,就不一定了,因为现在房地产的涨速已经放缓了,加上中国老龄化严重,城镇化建设等各方面因素,供需求关系变化,未来房地产供大于求,且比例比现在更大,自然而然的房地产价值就没那么高了!
总结一句话,十年后的房地产,价格会比现在高一点,但其价值比现在低!如果是刚需的话,该买就买,别想着他能降多少价下来,会降一点,但有限,因为降太多,比如拦腰斩断!如果真的是这个情况,那就是下一次经济危机了!
多地已开始“限价”降温,2022年下半年,房价走势如何?会下跌吗
由此可见,房价似乎真的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更有专家表示,7月得到的这个数据,正预示了我国房地产的“拐点”来临,而且,2022年的下半年,我国的房价或许会迎来“贬值潮”!
足以见得,2022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目前来看,这些调控力度大,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就在7月16日,2022统计局发布数据,表示7月我国重点监测城市中,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的价格,环比涨幅均有降低,且达到了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平均下来,每个月的调控次数就已经超过了50次,甚至在个别城市,例如深圳这类房地产热度特别高的城市,房地产调控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论是2022年还是2022年,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
进入2022年,我国楼市的调控力度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20220年开年,截至2022年7月27日,全国总共出台了380余个跟房产有关的政策。
其实这个推测也是有迹可循的,为什么说下半年房价会下降呢?从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动向中,我们就能看出端倪。
新房“降温”限价
先来看新建商品房的情况,有许多城市对新建商品房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新房价格的涨跌直接牵动着二手房市场,所以说稳定新房价格是非常重要的。近期许多城市均出台了关于新房“限价”的政策。
7月23日,浙江温州市住建局发布一则通知,其中有几个很关键的“点”,例如从政策施行日开始,只有符合条件的楼盘才可以进行预售,同时预售价格也要严格按照政府给出的价格指导,不允许随意涨跌。
同时,7月25日,海口住建局等多个部门也共同发出了一则通知,也是对于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进行了限制,以近1年内的同类型、地段项目为对比,新房价格不得超过对比项目的网签价格。
当然,不仅是这2个城市有限价的政策,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城市都有,可以说有了限价,房价就没有了上涨的基础,楼市会降温那也是必定的。而且从广州现在的情况来看,广州新房的价格涨幅在7月已经回落了,可以称得上是快速降温。
而二手房价格,也受到了各类调控政策的“影响”。
多城市调控二手房,抑制楼市热度
和新建商品房一样,许多地区也出台了二手房“限价”,那就是二手房指导价,我国一线城市深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2022统计局数据显示,到了7月,深圳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3个月下跌了。
这正是政策“见效”了,长此以往下去,深圳房价在下半年一路下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要知道,深圳的房价在我国可是名列前茅的,一个“二手房指导价”就能让深圳房价下降,更何况其它城市呢?
据中国证券报表示,除了深圳以外,成都、无锡、宁波、绍兴等多个城市,也推出了二手房指导价,而且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出台类似政策,可以起到抑制市场热度的作用。
这么来看,下半年房价下降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房子的“贬值潮”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不过,官媒经济日报对此则给出了独特的见解。
楼市真要迎来“贬值潮”?
经济日报此前发布文章表示,“楼市贬值潮”这一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房价会一直涨,更不会一直跌,我国国土面积大,城市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等均有差异,因此要想让房价“统一”变化,是没有可能的。
毕竟房价是由供需来决定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房子属于“稀缺资源”,房价上涨是正常的;而其余那些没有“热度”的城市,房价过高是不合理的,这类房价才是我们真正要稳定的对象。
总而言之,全面“贬值潮”是不会到来的,但是那些被炒作起来的“虚高房价”还真的有可能会“贬值”,这也是调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房价下降,而是为了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不因为炒作而疯狂上涨。
综上所述,下半年房价超乎想象、“贬值潮”有可能不会到来,但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2022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将趋于“稳定”,无论是房价还是地价均会稳定,且许多城市房价的“热度”会降温。
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才是一个好消息,只要房价不随意疯涨,维持在合理水平,这才真正做到了“房住不炒”,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能够安心买房。不知道大家对下半年房价有什么看法呢?你们那里现在房价多少,你们觉得下半年会涨会跌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由财经先声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发布于:江西省
2022年房价还会暴跌或者阴跌吗?
2022年的房价下跌将会更快更显著,房地产回归合理的速度会更为迅速。
目前,房价和养育成本下降速度要和生育率下降速度比大小,两者现在属于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关系。继续抓住房地产,那么生育率必会继续自由落体,这样即便
短期维持住了房价,那么生育率下坠最终也会导致房地产崩溃。
保房地产,还是要保人口,保住中国未来发展之根脉,这就不构成一个选择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没人了,要这混凝土有何用!?
2022年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必然落地,房价将进一步回归合理。全国不动产信息2022年底要全国联网,这是给房地产税全国落地铺路。
1月17日,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已经跌破0.5‰。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 887.3万。
人口都特么要负增长了,这种问题可以不用再问了,出生人口急速减少下,我国将要进行系统性变革。
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人口数据无不表明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人口问题不仅是系统性经济问题,而且是系统性国运问题,更可以上升到中华文明的衰荣。
当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以房地产为首的泡沫经济遏制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这座大山已经过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出生人口5年几近腰斩,产业升级乏善可陈(《零容忍》里面的中信银行案例表明了房地产泡沫对实体经济侵害)、消费则被直接干得没有生机……这些都有房地产泡沫的功劳。
房地产现在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引擎,而是不折不扣的刹车片,甚至称之为路障都不为过。
我郑重告诫大家:只要你没有高位接盘,人生绝对有机会翻盘!
大可不必绝望,因为翻盘机会已至,就怕你们没有定力和资金。
12月27日(今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财政部部长刘昆做了报告,就是前面被房地产利益集团断章取义的那位部长,断章取义说什么房地产税无了。本会议内容算是官方正式直接打脸那群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混淆视听的家伙了!
从今往后,别再谈房价“跌不跌”了,而要谈房价“跌多少”才合理!
房地产税基本和我历史分析路径一直,有历史文章佐证:
(1)18年4月我发布第一篇综合信性分析中国房地产的文章,字数不多,但都是核心点。其中就包含了对房(地)产税的分析,现在看还是一针见血。
(2)关于【房地产税】分析文章我过去三年写过很多篇了,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您可以按照下面操作步骤去公众号搜索房地产税相关旧文。
(3)看房地产分析文章,没看我的,看再多也是白搭;已经看了我的,看其他人就纯属浪费时间。我就是一支军队,房地产分析,看我足矣。
我现在已经不聚焦房地产了,因为其走向我已经完完全全手拿把攥了,房地产每个重要的毛细血管我都仔细分析到了,其命运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们可能觉得我太自负了,但是,事实如此,实际情况一步一步验证我的此前分析和预判。(旧文《【房地产】爱我的、恨我的,最终都得信服我!》)
我此前一直告诫大家中下层人们要采用非对称的策略与资本和上层人竞争,只会印随跟在资本和上层后面,注定就是接盘侠了。
对于房地产,逻辑很清晰,在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公布后,已经给房地产泡沫画上了寿终正寝的句号。
没必要绝望啦!房地产泡沫的旧时代已经要渐渐扫进历史垃圾堆了,一个居住无忧的新时代已经在徐徐走来,没必要再为房子绝望!
本文可以让悲观的人里面燃起熊熊希望的烈火,建议大家【点赞+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一个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未来。让那些助推房地产泡沫和唱空一切的魑魅魍魉自媒体无立锥之地。
为什么不用绝望呢?看不懂三条红线、两条杠、双集中、买地收入划入税务部门、打击违规贷流入房地产、严控房地产信托、房企买地不超过前一年销售额的40%、二手房指导价、上海三价就低政策……都没关系;恒大的新闻这个看得懂吧?两个月前懵懂无知也没关系,现在还糊里糊涂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对于房地产,其实只需要躲过17-20年这个极端泡沫年份就行了,人生这么长,你如果连4-5年时间都无法灵活调动,我只能说,你低估了人生的厚度与韧性与时代启动纠错机制的磅礴力量。
一个人如果看清了时代发展的大势、历史车轮的去向,是不可能绝望的,对任何新闻事件都不会一惊一乍、只剩下风轻云淡。
后知后觉的人才会容易绝望,绝望根本在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恐惧滋生对前途的悲观。这些人也最容易被恨国党收编。
如果一切都在预料之内的事情,事态的演进也和此前预判分毫无差,有何绝望的?非但如此,绝望的时刻是绝地翻盘的机会。
关注我的朋友应该也不至于绝望吧,因为我早已分析过房地产没落以及房价回归合理的必然性,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别等下雪了,才知道冬天来了!现在最厌烦那些张嘴闭嘴“不要看说了什么、要看做了什么”的人,因为99.9%就不会看,除了嘴炮,啥都不会。
最近,有不少房地产利差新闻报道,大部分人还不知所措、惊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既不会去深度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擅长分辨出真正真知灼见的内容。后知后觉的人口头禅是:“要是啥啥(不)出现,我才相信。”(HD理财爆雷,这种人最容易上这种爆雷的坑)
这种话特别幼稚,等到反射弧漫长的你相信,早就不知道蹂躏多次遍了。
最近很多朋友向我发来喜报――【房价降了,幅度还不小】,我真的为他们感到开心,这样他们购房压力会下降很多。
虽然其中低线城市案例更多,但请记住我几年前咋说的:房价上涨走的城市蔓延农村之路,房价下降则是走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被很多人引用了)
下面分享几个最新例子:
近1年各种爆雷,华夏幸福、泰禾、佳兆业、恒大、花样年、蓝光发展、新力……(数不过来啦),无不彰显国家去房地产泡沫坚定意志。
真的,别再臆想国家走房地产老路了,不可能的,大环境完全不一样(人口、经济大环境等),刻舟求剑只会自寻死路。
压死恒大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国家的“三条红线”“两条杠”导致融资受阻,现金流遇险,佳兆业亦如是。
很多人看不懂国家大政方针,那么,恒大、华夏幸福、泰禾集团、新力地产、花样年、蓝光发展、佳兆业、……也看不懂吗?耳朵、眼睛和脑袋要发挥功用,从限涨令到限跌令,意味还不够明显吗?
对于利益相关者,你们与其骂我还不如趁早止损,因为这种大势不是我嘴巴掀起来的,我只不过是看出来了一些迹象,然后分享给大家,大势就是大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补充:房产买点】(这是我的原创,但是被人到处剽窃,特此声明)
接下来的第一个上车时机是房地产税试点落地,这个1年内可以实现,紧急刚需的朋友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非紧急刚需朋友可以放心等待第二个机会,就是房地产税全面落地之时。
我国接下来的房地产税绝不是像上海/重庆有名无实般过家家小打小闹,而是货真价实的,因为房地产税体量要替代掉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由于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房地产税全面落地绝不是利益集团说的10年之后,不超过5年就落地了,看好3年内全面铺开。
前几日央行公布最新一期LPR,一年期下降0.05%,五年期以上LPR(这个与房贷利率直接相关)维持不变。维持我的原先判断:
房地产泡沫去除,房价一旦回归合理,而且房地产税也遏制住了金融天花板,那么,我国房贷利率会迅速下降到4%甚至3%以内,那个时候是购房最好时机。不过对于刚需家庭不用等这么久,按照上面的两个节点上车就行了。
时间再拉长一些,10年后,我国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到2%以内也不足为奇,到时候公积金贷款很可能与商业贷款合并,也不用存在公积金了,可以将公积金划转到养老金账户。
国家会通过下调LPR减轻房贷压力,这将是国家给房贷朋友最大的让利。利率下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长远逻辑。
对于于利益相关者,你们与其骂我还不如趁早止损,因为这种大势不是我嘴巴掀起来的,我只不过是看出来了一些迹象,然后分享给大家,大势就是大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前年(2020年)我还说过可能等2-3年,不仅房子有了,而且车子也有有了,房子省下的钱可能足够你买一部像样的车子了。比如:
一线的朋友,晚3年上车,一辆卡宴就有了;
二线的朋友,晚3年上车,一辆X5就有了;
三线的朋友,晚3年上车,一辆A6就有了;
四线以下朋友,晚3年上车,一辆亚洲龙就有了。
考虑房贷的杠杆效应,以上汽车都可以上顶配。这绝不是开玩笑,后续有最新真实案例来验证!
如果您高位接盘,债务自然不必多说(甚至可能家庭破产),然后还只能看着别人开着卡宴带着家人去兜风。
中下层朋友,应该采用非对称策略过生活,如果你们一直跟在上层人的屁股后面跑,你们永远只能做接盘侠。
这不,也命中了!
其实他算错了,根本用不着加钱,因为他漏算了利息。他不是全款买的,也背了房贷。因为是今年买房的,估计房贷利率低不了,5-6%之间吧。算上房贷利息,如果贷款30年等额本息,他足足损失了约120万,足够买辆入门级卡宴了。
大家务必记住: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
理解了这五个字,才能理解七普数据公布以来一波实施全面三胎政策、打击课外辅导、教育双减、抨击996(互联网平台企业老老实实取消大小周以及加班制度、多招人)、房地产剥离教育属性、全方位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个持续3年,疫情短暂中断)、延迟退休讨论这么频繁、四川攀枝花与甘肃临泽奖励多孩生育、广西陆川调查高龄单身男性……
当初很多人还不以为意,直到七普以后政策雷霆之势滚滚而来,有些人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更有些人还在糊里糊涂过日子,对大时代的深刻变化无动于衷。
房地产行业分析,我差不多进入了“zone状态”,当很多人还在以片面的观点分析房地产的时候,我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不管出现什么新闻、什么政策,都可以通过知识体系给出完备的分析。
你们永远可以相信国家的未来,但是,你的未来如何,主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路,逆势对抗的都不会有好结果!
大家现在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你没有高位站岗,还有机会翻盘。船舵现在无疑是在正确的方位,目前需要做的是好好工作、赚钱攒钱,以备过几年以合理价格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尤其要避免被一些无良大V欺骗。
真心劝你们别被用心不良的人欺骗了,别错把好心当驴肝肺。如果你们都分不清优劣、看到喊几句口号(最常见引用让子弹飞、周星驰台词以及很多键盘键政经常引用的句子,比如资本每个毛孔、牛奶倒了不给你、资本永不眠、自己割自己、死后管你洪水滔天)就觉得真知灼见的,岂有不被割之理?
你不听我的,难道不看新闻吗?房地产(HD)新闻、房地产股票走势?房地产一些大老板的声音应该听一听吧!(某些房地产中介都说得比房地产规则制定者和房地产建设者强了,你就这么容易被忽悠?)
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自己关注,建议向上追溯其过去数年的言论,看其知识有没有体系,思想是不是越来越成熟。
把房地产等价于国家未来,这是一种可笑至极意淫式绑架。
我只是分析未来投资方向的时候,顺带把房地产领域给扫了一下,没想到网上房地产领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他们只会无理取闹苦喊:过去20年咋咋的,地方zf不愿意的,国家不会的,你不懂zz(这句话最可笑,互联网上的zz就是几个大V看了点地摊文学【油管瞄了点内容,不加思考接受】瞎忽悠一群小白,凡事一个人沉迷于脱离物理现实谈论zz内容,建议拉黑,你靠近智慧可能很难,远离笨蛋/忽悠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现在呢?只能断章取义、栽赃嫁祸、无中生有从人格诬蔑;自己不行就搬出什么kk大神,他算个啥大神?别以为我没看他的帖子,驴唇不对马嘴,绝大部分人只会看个结果,不看推导过程,即便是结果他们也看不多大透彻。
所以这种人最容易被前面暴雷的金融大V欺骗,我发现骂我的很多人都喜欢看股市、币圈暴富经,这种人啊!哈哈哈哈哈……笑死了……他们没有深度思考能力,喜欢凭借title和晒钱来认定一个人靠谱与否,殊不知那些都是他们钓鱼的鱼饵。这种判断方式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最常用的,他们也最容易被P2P、金融股市大V欺骗。
一个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智慧的人注定了他们的世界充斥着乱七八糟的大神。一个人只有心中的神变少了,才是真正的成长了。
记住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经济、短期看政策的观点,其中人口是根本点。本观点不同于经济学家任泽平的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和短期看金融的观点。(请务必分清楚)
总体判断是:
当下中国房地产/房价呈现的下降趋势是北方往南方蔓延,四五线城市往一二线城市蔓延。目前,北方基本上普遍下跌,包括天津、济南、青岛、石家庄、郑州、太原,西南的贵阳、西宁也出现了下跌,以上还是统计局统计出的下跌。(本文仅拿二手房房价作为参考,具体原因不再赘述)
以上现象与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状态相一致,目前也就经济较好的东南沿海和一些明星城市较坚挺,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剧和生育率继续下降,这些地区也顶不住的!
到2023年,也就是3年内必跌,这包括一线二线城市。
我说的跌是最少20%跌幅起步,即便是二线以上的城市,有些城市跌三成甚至四成也不足大惊小怪。
三四线城市,尤其是远离中心大城市自身又没什么特色产业的,等着打五折吧(建议这些城市持有投资性房产的朋友快点变现)。
五线以下呢?等着一朝回到改革开放前吧。
在系统性回答房地产的命运之前,我先把一些小问题给解决了,免得评论区一些朋友不停地重复这些无聊的问题!
1、保人民币还是保房价?
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选项题,太高看房地产了,当然是保汇率了。近期有学者说我国中长期会放弃汇率稳定,中长期这三个字很重要,而且,类似日本,我国货币短期可能较快升值,但是长期肯定是稳定的。
国家不可能让汇率崩,汇率不稳,人民币还能国际化?学者说的应该不是放弃汇率,而是汇率不会像过去刚性保护,因为为了方便我国资本和企业参与竞争,会逐步让资本自由流动,这样,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下,汇率只能通过国内的货币金融政策进行间接调整。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更加不可能随意放水,货币金融政策要更加稳定。而且,意味着资产泡沫必须破掉,几个小区的混凝土买别人一国的资产,谁会傻到和你用人民币交易。人民币不能国际化,外循环(如:一带一路)再成功也是给美元做嫁衣。
不管前路多么艰险,人民币国际化是事关中国复兴的伟大战略。
而且,一带一路只有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才有最大的意义,否则,再成功的一带一路,也是为美元做嫁衣,因为你的一带一路越成功,贸易额越巨大,说明美联储越要开足马力印更多的美钞,这不是做嫁衣,还是什么呢?
2、房价崩了,弃贷和银行风险!
有人谈弃贷风险,刚需我认为几乎不可能,大部分一二线顶天跌三成左右(少数可能腰斩),跌个首付,有多少人有胆量弃贷?而且,一二线才是中国房地产总值的大头,跌个三成银行系统扛不住么?
对于买房人群来说,没有几个有魄力弃贷让银行拿走房子的。因为那意味着一无所有,与其一无所有,大多数人的心理宁愿苟延残喘,毕竟一本红本本拿在手上,还是很有安慰作用,小本本将是很多人的命根子,虽然在未来其价值下降。
尤其是中产阶级,最软的阶级,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普通人最大的陋习就是:高估了房地产的能量,而低估中国金融体系的实力呢?
四五线更不谈了,普通人拼死也会力保来之不易的房子,弃贷是最终的选择。
对于投资客,死多少又何足惜呢!?
一年多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延长二手房免税交易年限,基本上都加到了五年锁仓期
这意味着国家不打算让最近两年炒房的人套现了(真刚需就不可能卖)。为什么不能让炒房客投资的房子套现呢?因为炒房客手里的钱和刚需的钱本质是不一样的,炒房客是希望手里的钱――钱生钱,他们不会让钱停止投机活动,因此炒房客手里的钱金融属性很强,他们这次炒房子、下次就会炒其他的(比如食品、股市)。
如果放任他们套现,无非四种结果,继续炒房推高房价,二是炒其他商品推高物价,三是流入股市推高股市泡沫;还可以有第四种情况,移到外面去,这是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
以上四种情况都不是国家想看到的,所以,国家现在的策略是锁死这部分投机属性最强的资本。而且,他们才是弃贷主力军!
3、不是所有的地铁口都是优质地段!
现在的房地产商喜欢炒作地铁概念。
郊区就是郊区,有地铁口也是郊区。
如果你所在城市的地铁并没有形成网状,那何以体现地铁的便捷性呢?只不过是当地zf的面子工程罢了。
有些小城市的地铁未来很可能会停摆,参考珠海运营仅3年的珠海有轨电车面临拆除,虽然珠海是有轨电车,还不是地铁,但是也可以作为参考,因为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大部分靠政府补贴,否则早亏死了。
4、驳斥言论:房价跌了,还是买不起房
经济不好,房价会崩塌,人们会普遍过得很惨,但是,有负债的人注定最惨,因为经济不好意味着失业,如果背负巨额房贷,极可能断贷。
经济危机之时,需要做的是本来是中产、结果滑入贫困区。别和我讲房价大跌穷人也买不起这样的毫无逻辑的陈词滥调。
有这样的想法的更应该想想多少人因为背上巨额负债遭遇经济危机的惨相。
5、驳斥早买早享受、医疗与房地产挂钩!
对于年轻人,如果不是硬刚需(不买房就家庭不和谐、结不了婚这种),最好选择先等等。现在背负30年房贷等价于08和15年错过买房,而且房贷利率普遍很高,相当于国家在劝退。
以前结婚问你有没有房,以后结婚可能就问你有没有房贷,房贷多少年了。
医疗和养老就更谈不上了,挂号我没见拿房产证的,目前国家最新的人口迁移策略,社会公共服务与户籍脱钩已经是基本事实了。其他方面,那就是直接拼人民币了,钱多遇到大病自然可以多活几天,晚年也过得好些。
租售比何其夸张我不想赘述了,租售比不是衡量房价到没到顶的指标,而是衡量房价泡沫多少的指数。就像不能通过市盈率判断股票涨跌一样,有的公司市盈率老高了,但是股价却一直涨。
租房最大的缺点就是搬家困难,那是因为我们的租赁市场不完善,不过随着国家大力推荐租赁住房,未来租赁市场肯定会更加规范。
而且,说到底,买房也相当于一个为其70年的租房,产权到期续约就不是租了吗,别天真了,土地非私有下,我国的房子本质上就是个租,自我安慰有什么用?还有,您的房子能不能住70年都是问题。70年之后,中国估计7个亿左右的人口,你的房子送人可能都没人要。
6、剥离房地产的教育属性
房地产与教育脱钩,这一点已经在旧文《【学区房将死】从‘上海中考招生改革’看教育概念从房地产剥离的速度!》阐述过了。
上海已经先行行动了,按照上海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学区房概念将会逐步遏制,因为分配到校名额大幅增加(浙江也将扩大分配到校名额),中考竞争从市/区竞争转换成了校内竞争,只要你在本校名列前茅,同时达到基本线,你也有机会进入名牌高中求学。最大可能消除了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的机会不公平问题。
不仅如此,上海还将全面施行教师轮岗制度!年初,上海通过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规定了优质教师轮岗制,优质教师将通过有序的轮岗制度在进行规范化流动,打破“名校壁垒”“学区壁垒”,着力推进教育公平。
近日,上海教委再次发声,发布了《上海市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赋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多措并举促进市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
上海这个其实也仅是教育改革的过渡措施,而不是终极版本,我认为,终极版本的教育改革是完全隔离学区房概念,教育将不会和混凝土绑定了。
一个社会公平的质量,就看人们通过教育实现人生阶级跃迁的上升通道是否畅通,上升通道是否畅通也是一个社会活力程度的体现,如果上升通道幽暗狭促,必然招致最广大中下层的不满意,这不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
现在,可以说一句:学区房已死。大家要心里有数!房地产的教育和金融属性清理将是十四五重要内容。
7、关于通胀/地价的问题!
很多人分析问题喜欢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拿中国过去几十年通货膨胀想当然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未来不可能重复过去的货币金融政策,那会淹死自己的。
参见美国,按照你们的通胀理论,美国房价已经跑出银河系了。
别被骗了,所谓抗通胀是房地产利益集团创造出来的概念。过去我国就是靠放水刺激经济,只不过很多水放到房地产了,所以房地产涨的猛,这个水流到哪里哪里就爽,不是你房地产牛,而是高层牛,你们是哪里的错觉以为自己是凭实力。(下文有更详细的货币金融趋势分析)
目前房地产已经爽过了头,以至于如今这般窘境。
房价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地价影响房子的成本,但是,成本不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供需才是,如果没有需求或者需求紧张,即便是亏本,他们也得卖。而且,由于拍地过高亏本卖房子也不乏案例。
系统分析如下:
首先,摒弃玄学那一套!
很多人喜欢谈玄学,比如制度优势、利益集团,那些都是表象(我也写文分析过),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还是自身所拥有的物理资本。
之所以可以有这样那样的政策,而且政策还有效果,是因为存在客观的物理基础。
孔明不是凭借扇子借的东风,而且客观的气象规律。
过去十多年,中国社会最大的洪流是城镇化,这是支撑中国房价大涨的根本因素,而且由于房改之前是单位统一分配住房,导致存在巨大的改善型需求。二者叠加,诞生了中国房地产的黄金10年。
什么阶级、贫富等不是根本原因,甚至都不是原因,而是历史洪流下的必然存在。社会存在阶级分层和贫富差距是很平常的事情,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分层。
基于上面的认识,08年的那波房价飞升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便08年之后房价猛涨了一倍,我都不觉得房价贵。记得14年和朋友讨论过,我比较费解为什么人们说房价贵。但是,15年就有一点刻意为之的味道了。但是这样的刻意为之还是有其物理基础的,一个社会是有一定的政策溢价空间的,而且15年我们的城镇化还有一定余量,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还算处于合适区间。
现在有什么?人口结构危如累卵,经济发展降速换档,国际环境一团乱麻……
任何玄学都是基于客观物理现实,如果你只看了玄学,而看不到玄学背后的客观物理现实,只能表明,你看的不够深不够广。
中国房地产抓住人口和经济两个核心点就不会错:人口就是老龄化加剧并且即将负增长;经济就是降速换挡,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
与其他房地产口嗨自媒体不同的是,我不会停留在玄学或者口号这种忽悠框架里面,而是追根溯源其“物理基础(比如: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或者单凭某个城市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其次,拒绝ZF万能主义!
网络上,关于ZF万能主义的言论不少,还有不小的市场,其实,但凡熟悉一点点历史,就会发行,没有万能的ZF,只有顺势而为的ZF。
有些人所谓的政府控制住了房价,只不过是基于一个小周期,马拉松还没跑完,谈结局太早了哦。社会运行的规律,不管机构多么强力维护,都不可能人为掌控一切。
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政治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为国家和人类社会健康运行想方设法提供各种方案,但是,时间长河的检验下,从来没有“人定胜天”的方案成功了。
泡沫就是泡沫,别以为曾经的日本、美国政府就不想“逆天改命”,你想做的事情,别人老早就想过了,只不过代价更昂贵,所有并没有走那天最差劲的路罢了。
如果本轮国家被以房地产为首的泡沫经济绑架白白浪费了时间,那么,十四五规划的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基本上可以宣告failure了,如果这两个失败了,内卷什么的当然更卷了,因为升级失败之后优质就业岗位将更加稀少,最终大概率滑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房地产泡沫只不过肥了部分人,而且助推了贫富差距。有经济学家说:除去猪肉,都是通胀(通缩)。我套用一下,除去房地产泡沫,中国基尼系数都会变好看。
维护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泡沫对于国家的健康发展一点益处都没有,由于富人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穷人则几乎没有金融资产,如果助长金融资产泡沫,那么无异于在贫富差距上火上浇油。
对于那些没有逻辑只会张口闭口说利益集团的,其实这些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利益集团(整天意淫炒房的房姐房叔就是利益集团,还臆想他们可以左右高层决策),我送你一句话:
只要锦绣山河在,物质名利还复来!
每次看到这些人谈论利益集团,我就觉得好笑,就如同某些平庸作家意淫世家豪门写小说,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寒门背景就永远别想写出来。
很多人都分不清谁是话事人,谁是小弟?整天臆想他们不会割自己的肉,关键是,你们所谓的“老赵”不过是另一茬韭菜罢了,就连王剑林\马云都不能,这些炒房客算什么啊?
还没割到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割,只不过还没那个必要!真聪明人,早就顺势而为套现离场了,而不是坐以待毙、甚至臆想以卵击石。
房地产已是落日黄昏,理由如下:
论点一:房价的两次飞跃&城镇化见顶
1、房价的两次飞跃
全国房地产有过两次明显“飞跃”,分别为2008~2009年以及2015~2016年。2008~2009年的飞跃直接得益于4万亿的刺激计划,4万亿刺激计划开启了高铁等大基建时代;2015~2016年的飞跃直接得益于以“330新政”为代表的房地产去库存刺激计划。
这两次飞跃基本上让全国城镇的房价在2017年相对于2007年翻了的4倍,远高于经济发展的增速。
两次飞跃的中间,2010~2014年的房价基本比较平稳,甚至有的年份房价是下降的。《【中国房地产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第一篇】中国房地产发展史概要》
房价的两次飞跃主要基于两点:城镇化和人均居住面积提升!这两点才是我国房地产突飞猛进的根本点,政策的作用是释放这两点的能量,是辅助作用。(以下用了2020年七普最新数据!2017年数据见旧文,基本没差)
2007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是46%,而全国总人口为13.18亿;2020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是63.89%,而全国总人口为14.12亿。下面简单计算一下:
2007年城镇人口:13.18 * 46% = 6.06亿;
2020年城镇人口:14.12 * 58.52% = 9.02亿;
12年城镇人口增量:9.02 – 6.06 = 2.96亿;
下面再看看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2007年人均城镇居住面积为22.6?O,2020年人均城镇居住面积达到约40?O。12年人均城镇居住面积增加17.4?O,要知道1990年人均城镇居住面积都不超过这个数的啊,而且韩日人均居住面积也差不多才20?O。
以上数据分析可得,由城镇新增人口带来的新增居住面积为:
2.96亿 * 40?O =118.4亿?O;
由人均城镇居住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新增居住面积为:
6.06亿 * 17.4?O = 105.4亿?O;
两者相加可知08~20年12年间新增住房居住面积为:
118.4亿?O + 105.4亿?O = 223.8亿?O;
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在2008年开启高歌猛进的原因,没有这个根本,再好的政策都只会昙花一现。凭借着这些新增的居住面积,只需要政策适当引导即可给房地产带去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由于自08年以来房地产的猛涨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刻下了房价不可能跌只会涨的烙印,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房即有家”理念,让很多人对“房地产会继续增长的预期”很恐慌,这个时候只需要政策稍加引导/媒体助攻一下即可释放这个恐慌,带动房价进一步增长(当下房地产利益集团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忽悠不明真相群众接盘)。
但是,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新增需求已经捉襟见肘了。而且,房价这一波竭泽而渔的增长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二:
一是,土体房屋的租金骤增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本来盈利能力就有限,这样就更加艰难了,而且高房价会阻碍年轻人去当地求职工作,企业因此会招不到相应的员工,所以即便华为这样的企业也要去东莞等其他地方,一方面降低自己的成本,另一方面减轻员工的生活压力。
二是,因为土地租金以及人力成本的增长,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转移到东南亚等土地租金和人力成本低的地方,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又是招工大户,这样的转移会加剧国内的失业率,这个风险会大得多。(参考旧文《中国沿海企业搬迁到东南亚,为什么不搬迁到中西部呢?》)
2、城镇化见顶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化率)大幅度上修,2019年末统计局公布城镇化率为60.60%,这次直接上修到63.89%,以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式,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死亡,城镇化率会自动被动快速增长(类似日本)。
城镇化率见顶了,日韩的历史经验,第一阶段城镇化率就是70%,随后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离世导致城镇化率被动上升。
这充分表明过去十年的数据对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严重低估了。这一数据对于房地产市场并不友好, “过去数据的低估说明未来我国城镇化率提升空间有限,我国房地产新房市场有可能提前到顶”。
就是因为日本人口老龄化到了一个阶段:农村老龄人口死亡骤增,而年轻人又大多待在城市里,因此在计算城市化的时候,分母减少的速度大于分子,因此日本的城市化在2000年开始大幅增长。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基本不需要出台政策吸引年轻人去城市买房生活,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看到日本的城市化大幅增加。
日本在1975年左右基本结束城市化进程,目前城市化率稳定在91%左右。1945年-1975年,由于人口加速流入城市和“市町村大合并”,城市化率快速提高至76%;1975-2000年,城市化率基本保持稳定;2000年至今,因为町村老龄人口离世和第二轮“市町村大合并”导致的被动提升,城市化率由79%进一步上升到91%。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就是我们国家的前车之鉴。对照日本的情况,结合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可以合理的得出一个推论:今后,即便没有政策引导,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也会大幅提高。都2021年了,就再别拿城镇化来做多了。
总结:城镇化见顶了,房地产两大驱动之一的城镇化已经要退役了!所有的做多,皆因有做多的空间,当这个空间挤压完全的时候,就黔驴技穷了,即便诸葛再世,也休想借来东风。
论点二: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负增长在即
我们必须记住: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珍藏的;房子是有寿命,不像艺术品那样可以永恒保存待升值。房子不像艺术收藏品那样具备时间以及艺术家赋予它们收藏价值,中国只有极少数地方的房子因其地理位置具备区位优势以外,其他的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房子。
首先,我们要尊重一个基本事实:房价短期看政策,中期看经济、长期靠人口。
其次,我们得承认目前的房价极其不合理。如果说清北等名牌大学毕业生只有少数几个人买不起合适的房子是个人问题;那清北等名牌大学毕业生靠个人奋斗普遍买不起合适的房子那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里的“合适的房子”是指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房子。就按当下的躺平文化来说,高房价明显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此前预计22 年我国老龄人口占比突破14%,正式步入老龄社会,这个看来是肯定会发生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还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锐减约250万到了1200万,虽然统计局还是说“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还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
但是考虑到真实情况远超官方预测,我不认为可以实现,如果人民的生活压力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毫无道理如此乐观。
考虑到建国初期的人大限将至(寿命),今后10年,我国每年死亡人口还会明显上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如何,人口负增长也就两年内的事儿。
七普: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
户均人口类比日本,2019年,日本平均每个家用户为2.39人,这么来看,我们很快要赶上日本水平了,这也从侧面表明我国房子几乎到顶,但是,我们在建房子足够1.4亿人居住,考虑到大量空置住房存量,我国房子即将严重过剩,可能已经过剩了!
人均40平米计算,2020年中国住宅新开工面积够超过4000万人居住、住宅竣工面积够1500万以上人居住。
有朋友可能会说“随着医疗进步,我国平均寿命会增加啊”。
那我得告诉你:日本人平均寿命是80,我就假设我们国家医疗水平大幅提高,中国人平均寿命增长到80岁,那也就是延缓了5年;但你看看前两波婴儿潮(除去三年自然灾害)是从49年持续到了75年,长达27年!
即使我们国民平均寿命增长,但也逃脱不了人口老龄化的厄运。给阳光下的雪人撑伞并不能遏制住雪人的溶解,只是稍微延缓了一下溶解的时长,并不能改变雪人注定被溶解的命运?